哈尔滨工业大学论坛|哈特塔

 找回密码
 注册(开放注册)
搜索
查看: 26784|回复: 0
打印 上一主题 下一主题

[生活分享] 记忆中哈工大的实验室(转)

[复制链接]
跳转到指定楼层
1#
发表于 2011-7-23 12:37:22 | 只看该作者 回帖奖励 |倒序浏览 |阅读模式
作者:立民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      家离哈工大校园很近,闲暇时常到校园里散步,看看母校的新气象。每逢走到幼儿园前都不由得驻足观看,看着天真无邪的孩子嬉戏玩耍,我的思绪飘向了记忆中的521实验室。
  这不是原521实验室的所在地吗?当年实验室的情景一幕幕地浮现在我的眼前。那是一幢俄式平房,足有800多平米。黄的墙、红的顶,四周围着绿栅栏。院内绿草青青、古树苍苍,门前红砖铺成的甬道长满了青苔。房后是一片运动场,有双杠、单杠,是学生健身运动的场所,现已建成体育馆。屋内高高的举架,厚厚的墙壁,宽宽的走廊,冬暖夏凉。圆圆的壁炉早已废弃不用。还有一个铸铁保险柜,一人多高,上面有俄文莫斯科·18××字样,据说是当年俄国军官留下的。夜晚值宿,夜深人静,万籁俱寂,只听见树叶的沙沙声和啾唧的虫鸣声……
  房子是日俄战争时俄国人修建的,当年住过俄国军官。哈工大接管后由物资处管理。1959年成立工程力学系(原5系),把它用作火箭发动机专业的实验室,即521实验室。当时哈工大归属国防科委。因国防需要建一些军工专业,原5系及其相关专业就是在那种背景下诞生的。在组建期间,校长李昌极为重视,在人力物力上大力支持,需要啥就给啥,从全校各系抽调了精兵强将,他们主要来自动力系和化学系。
  --张逸民,当时的教研室主任,哈工大自己培养的高材生,考入工大时是华东地区理科第一名。他的帆布书包从不离身,里面装着3件宝:书、笔记本、计算尺。那时没有小型计算器,他稍有空儿就拉起计算尺。一次身体欠佳,李昌校长特批他回上海家里休养,可是他半年后回到学校,写的《液体火箭发动机燃料手册》一书已出版。他后来在美国1所著名大学任教授,现已回国,在上海某管理学院任院长。
  --庄逢辰,留苏副博士,讲师,是火箭发动机燃烧方面的专家,现为解放军总装备部指挥技术学院教授。在氢氧发动机喷注器的机理和燃烧研究方面做出了卓越贡献。2001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。
  --吴国钏,精通三门外语:俄语、英语、意大利语,现为南航知名教授、博导。
  此外,还从清华、北航、西工大要了一些高材生。如:康滢(清华)、赵文利(北航)等。他们现在都在北航任教授。
  52专业历届招收的学生都是品学兼优、出类拔萃的。政审条件为绝密级,如:6452班的王文章是当年山东省的理科状元(现某研究所副总工、研究员),数学为满分110分,全国第一。
  1959年筹建实验室时,条件极为艰苦,可以说是一无图纸、二无资料,白手起家。当时的保密制度非常严格,到有关院校、科研单位参观学习,只让走马观花地看看,很难得到实质性的数据资料。1959至1962年时逢3年自然灾害,物资十分匮乏,什么都限量供应,生活相当困难。可是大家全身心地投入到实验室的建设中,不讲条件,不要报酬,每天执行的是“三单元”工作制:上午、下午、晚上。每天除了吃饭、睡觉,几乎都泡在实验室。经过大家共同努力,多次试验,关键的减压问题得到了解决,热试车平台建立起来了。虽然当时哈军工的条件比我校好,筹建同样的实验室也比我校早,但我们的实验室却比它们建立得早,校长李昌给予了充分肯定,有关领导和部门也纷纷前来参观学习。1963年国防科委主任张爱萍上将视察哈工大时,在校长李昌的陪同下,参观了521实验室,对实验室取得的成绩十分满意。
  有成功就有失败,失败是成功之母。实验室建立初期,在一次试车的过程中,燃烧室没有夹牢,一点火,“轰”的一声一个火球腾空而起,不锈钢的燃烧室冲破屋顶,升上空中,落在后院的草地上,幸好未伤人。还有一次,老校长带领东北局和外省领导来参观,发动机几次点火都未成功,急得实验人员满头大汗,可老校长什么也没说,带着客人默默地离开了。这些教训老师们经常提起,告诫我们切记!切记!
  我在校也参加了一次实验。因为“热试车”只在几秒钟内完成,准备工作必须一丝不苟,不能有半点纰漏。大家一遍又一遍地检查着各个环节,仔细地调试仪表,以便在发动机瞬时点火期间记录下氧气、酒精流量及推力等数据。一切准备就绪,同学们各就各位。随着“点火”一声令下,刹时间,燃烧室喷射出巨大的火舌,耀眼的菱形光波伴随着震耳欲聋的轰鸣,我们的心激动得都要跳出来了。那一刻深深地印在了我们的脑海中,至今记忆犹新。
  由于“文革”的原因,1965年最后一期招生后,再也没有招生。1972年因战备需要,院系调整,原5系合并到哈军工,迁入到长沙成立了国防科技大学,仪器、设备也全部搬走了,其中有些设备至今还在使用。后来还有一部分老师去了北航、南航、西工大,其余的分到其他各系去了。20世纪80年代初,实验室被扒掉了,在原址上修建了幼儿园。
  1959年至1971年52专业存在的12年里,前前后后共有百余人在这里工作过,培养了6届毕业生。他们分布在祖国各地,其中不乏优秀者。除了前面提到的庄逢辰等人外,还有彭文晋(5952班),广东省科技干部管理学院院长;李继耐(6152班),上将、中央委员、中央军委委员、解放军总装备部部长;戚庆伦(6152班),少将、解放军二炮副总参谋长,已退休;陈国庆(原521实验室技师),北京市人大代表;王文堂(6252班),原鸡西大学校长,已退休;张文庆(6252班),海南科技园总经理;董文亮(6452班),158厂(军工厂)总工程师;闫海忠(6552班),深圳海南电路公司总经理……
  52专业在哈工大的历史长河中是暂短的,521实验室不复存在了。但在这里学习和工作过的人们永远不会忘记在这里的日日夜夜,它将永远留在我们的记忆中。它的精神时刻鞭策我们前进,也时刻鼓舞航天战线上的学友们取得更大的成功!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   
(转自QQ校友-朋友社区-哈工大主页)
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| 注册(开放注册)

本版积分规则

手机访问本页请
扫描左边二维码
         本网站声明
本网站所有内容为网友上传,若存在版权问题或是相关责任请联系站长!
站长联系QQ:12726567   myubbs.com
         站长微信
请扫描右边二维码
www.myubbs.com

小黑屋|手机版|Archiver|哈尔滨工业大学论坛 ( 琼ICP备12002442号 )

GMT+8, 2024-5-3 03:50 , Processed in 0.051419 second(s), 16 queries .

Powered by 高考信息网 X3.3

© 2001-2013 大学排名

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